香港水質管制區

香港水質管制區

簡介

香港特別行政區擁有超過1,600平方公里的海域,海岸線綿延逾1,100公里,涵蓋多個島嶼、港灣及海岸生態區。為了保護海洋環境及維持海水質素,香港政府根據《水污染管制條例》劃定了十個水質管制區,並為每個區域訂立相應的水質指標。這些指標旨在保障海洋生物棲息地、漁業、康樂活動及公共衛生。

水質管制區及水質採樣站列表

目前香港設有以下十個水質管制區:

  • 維多利亞港水質管制區
  • 吐露港及赤門海峽水質管制區
  • 南區水質管制區
  • 牛尾海水質管制區
  • 將軍澳水質管制區
  • 后海灣水質管制區
  • 大鵬灣水質管制區
  • 西北區水質管制區
  • 西部緩衝區水質管制區
  • 東部緩衝區水質管制區

環境保護署在上述管制區內設有94個海水水質監測站,其中76個位於開放海域,每月採樣一次;其餘18個設於避風塘,每兩月採樣一次。此外,另設有60個海床沉積物監測站,每年監測兩次。

香港海水水質指標摘要

每個水質管制區均設有一套水質指標(Water Quality Objectives, WQOs),以反映該區域的主要用途及保護需求。常見的指標包括:

  • 溶解氧(DO):維持水中氧氣濃度,保障水生生物
  • 總無機氮(TIN):反映營養鹽水平,過量可能導致富營養化
  • 非離子氨(NH₃-N):氨氮濃度過高會影響魚類健康
  • 大腸桿菌(E. coli):評估微生物污染,特別是泳灘及康樂水域

根據環保署報告,自2000年以來,香港海水水質整體達標率維持在80%以上。部分水域如牛尾海、大鵬灣及吐露港的水質持續改善,而后海灣及維港西部則仍面對污染挑戰。

採樣方法

環保署的海水監測工作主要在「林蘊盈博士號」監測船上進行,使用先進的設備如溫鹽深剖面儀(CTD Profiler)及多瓶式採樣器(Rosette Sampler)收集海水樣本。採樣過程包括:

  • 測量水溫、鹽度、酸鹼度、混濁度、溶解氧等物理參數
  • 分析營養鹽、有機物、重金屬及微生物含量
  • 每月定期採樣,並於實驗室進行超過80項水質參數分析

沉積物樣本則由潛水器或採泥器收集,分析重金屬、有機污染物及顆粒物含量,以評估海床污染情況。

發佈留言

較新的 較舊

Popular Ite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