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氣污染控制概念基礎
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的核心目標是減少污染物排放,改善室內與室外空氣品質。
空氣污染的自然清除機制包括擴散、重力沉降、絮凝、吸收(洗滌與清除)、雨淋與吸附等。這些機制有助於降低污染物濃度,但在某些情況下仍需人工干預。
控制污染物的方法主要分為兩類:一是透過高煙囪將污染物稀釋至大氣中,降低地面濃度;二是直接在污染源頭進行控制。稀釋法雖能短期減少局部污染,但可能導致長期全球性污染。
源頭控制法包括工藝改變、燃料改變與安裝控制設備。工藝改變如改用液態肥料注入土壤、減少燃燒過量空氣以降低 SO₂ 氧化、調整燃燒條件以減少 NOₓ 排放,以及以衛生掩埋取代露天焚燒。燃料改變則包括使用天然氣、無鉛汽油或電池動力車輛。控制設備則在污染物產生與排放之間設置,包含集氣罩、管道、風機、控制器與回收系統,分為除塵與氣體控制兩類。
選擇控制設備時需考慮環境、經濟與工程因素。環境因素包括設備位置、空間、排放標準與噪音影響;經濟因素涵蓋資本成本、操作成本與設備壽命;工程因素則涉及污染物與氣流特性,以及設備的設計與性能。